莽山原矛头蝮蛇
莽山原矛头蝮蛇,又被叫做莽山烙铁头蛇、罕蛇,是一种仅分布于我国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以及广东部分地区的我国独有珍稀蛇类。
它们到目前为止,野外的种群数量也不足1000条,有着“蛇中熊猫”之称。
莽山原矛头蝮蛇的毒液毒性很毒,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3mg/kg,排毒量为300mg以上。
人一旦被咬伤,伤口处就会出现严重的肿胀,疼痛和流血。如果治疗不及时,被咬者常常会因为全身血液系统的崩溃而死亡。
研究它一辈子的蛇博士陈远辉,在一次野外放生中,不慎被咬伤,也昏迷了两天两夜,以丢掉了一小节手指为代价,才保全了性命。
到目前为止,是没有针对性的抗蛇毒血清,用于治疗莽山烙铁头蛇咬伤的。因此,一旦被咬伤,只能根据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至于救不救的活,会不会落下残疾,就要看个人运气了。
不过,好在莽山烙铁头蛇数量稀少,性格也较为温和。一般只要我们不主动招惹,其也不会做出主动攻击人的行为。
那么,作为我国独有的毒蛇,莽山烙铁头蛇为何会被美国人,用来打我国的脸呢?
1989年,经过5年的寻找,作为发现者之一的陈远辉,终于在一位莽山林场工人的帮助下,寻找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白尾毒蛇
随后,陈远辉带着这窝白蛇,找到了当时的爬行动物专家赵尔宓。经过赵尔宓的仔细研究,发现这是一种全新的蛇类,在国际上还没有人对它命名和研究。
于是,在1990年,赵尔宓就在《四川动物》杂志的第一期,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种蛇类,并将其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
自此,莽山烙铁头蛇登上了世界的舞台,也被许多人所熟知。当然,这也是它悲惨命运的开始。
一个新物种的发现,势必就会迎来许多学者的研究。因为这个研究不仅可以推动整个科学的进步,也可以给学者自身带来名气、社会地位,以及大量的科研经费。
而莽山烙铁头蛇作为我国独有的毒蛇,一些国外的学者想要研究,就不得不从我国进行偷盗。他们花钱雇佣当地人进山捕捉,然后再偷偷运回国内进行研究。
到了1996年,由于大量蛇种被捕捉,被杀害。世界动物保护组织也将莽山烙铁头蛇列入了濒危红色名录。
但这并没有阻止人们的捕捉,反而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因为当时莽山烙铁头蛇被列入濒危红色名录后,其身价暴涨到了100多万。
要知道当时的物价,5毛钱都能买好几个包子,何况于100万的巨款呢?谁不心动。
有的人为了赚取这笔巨款,甚至不惜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了莽山自然博物馆,盗取了其中两条成年的莽山烙铁头蛇。
而大量的蛇种外流,也造成了2002年,我国在国际学术界上,被美国人狠狠地打了一耳光,说我国的科学技术不如他们。
2002年,一位身在德国的美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高调宣布:自己成功人工繁殖了中国莽山烙铁头蛇蛇二代。
并且在相关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声明自己是这一方面的第一人。
这简直就是啪啪的再打我国科学家的脸呀,我国独有的毒蛇,却首先被一个外国人成功人工繁育蛇二代,简直就是耻辱至极。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确实是这样的,不承认我们不如别人也不行。
不过呢?我国的陈远辉早在1999年,就已经成功人工繁育出了莽山烙铁头蛇,并且进行了野外放归。
可惜的是相关研究成果,并没有及时在国际上相关的杂志上发表。因为在学术界,研究成果一般是谁先发表就是谁的。
因此,莽山烙铁头蛇蛇二代人工繁育第一人,就被那美国人给夺了去。为此,我国的爬行动物专家、莽山烙铁头蛇发现者之一的赵尔宓,也曾多次在国际上发声。
而宣称自己是“莽山烙铁头蛇蛇二代人工繁育第一人”的美国人,其实也挺不知羞耻的。因为通过时间的推断,他所用繁殖蛇二代的青蛇,应该是一九九几年,从我国盗出去的。
用偷盗来的东西,来发表研究成果,为自己赚取声誉、金钱,以及社会地位,简直就是厚颜无耻,学术界的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