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典园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江南园林甲天下”,说起江南的园林,很多人想到的是“苏州园林甲江南”,那么苏州哪些园林甲江南呢?
想必是苏州四大园林,其中苏州的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园林之首,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园林之首,因此拙政园被称为中国园林之母。
中国的古典园林闻名中外,世界上的园林派系主要有三大派系。其中以中国古典园林为首,因此苏州拙政园又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拙政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位于苏州市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由初代园主王献臣委托江南才子文徵明设计共三十一景,历史上几经易主遭到割裂、破坏、重修,时而为民居、时而为官府……
一座拙政园的诞生,凝聚了苏州岁月与江南山水之美。
1997年,与其它数座园林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拙政园管理处”辖地面积约83.5亩,扣除花圃9.8亩及售票办公处约1亩,开放面积约73亩。
苏州全盛时期两百多座园林里,拙政园居闹市而能延续其山水格局达五百年之久,在数朝家族间流转,多少堪比《红楼梦》的人间喜剧在园裡花开花落。
一说到曹雪芹曾出生于此,大观园的原型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作为江南第一名园,拙政园的人潮如织,在花季开始的三月更是吸引许多人来此赏花游园。购票口两旁小门上的“澹泊、疏朗”,简要概括了拙政园的风格特点。
拙政园原为王献臣辞官归隐而建,引潘岳《閒居赋》「拙者之为政」而来,藉以表达淡泊名利,退隐之閒情。
潘岳即西晋美男子潘安,后于八王之乱被诛三族,取名”拙政园”也恰如揭开了尘世的劫,谁住进了园子都没有好下场。
出入口位于东园,圆形洞门写上“通幽”及“入胜”,引人无限遐想。
拙政园以水为主体,环绕著水系打造亭台轩榭各种建筑分作东园、中园跟西园,如今的格局形成于清朝太平天国期间,南园的太平天国忠王府与复园另辟为苏州博物馆使用。
穿过东园主厅出来看见「芙蓉榭」,王献臣热爱的芙蓉(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初春时节仍未冒出水面。 倒是三月底的樱花如雪,樱花树下吸引许多游人驻足。
王献臣染病死后,拙政园遭受各家觊觎,苏州大户徐家设赌王献臣之子夺得拙政园,王家从此落魄。
徐家拥有拙政园的时间长达百年,明末开始家道中落。东园被画家王心一购得修复后,保有当初文徵明设计疏朗的格局。
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秫香”为稻壳飘香之意,建筑面水隔山,黄杨木雕雕镂精细,在花间树下显得古朴雅致。
透过建筑的距离调整建筑间的层次,从东园走到中园的视野逐渐从疏朗到紧密,层次间以小桥流水串连。
见山楼是拙政园的标志性建筑,藉有坡度的迴廊达到上层的视野,欣赏一旁的假山亭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随着明末清初的动乱风波,拙政园辗转到了清廷大学士陈之遴的手里,恰巧陈之遴的妻子徐灿正是徐家人,构筑修缮这个园林,想必是为了取悦爱妻,可是...
陈之遴购园十年长期在京,后被贬至辽东客死异乡,却未曾见过一花一木。 其后三子跟着摧折,护送四具棺木返回苏州的徐灿想必看破红尘,转手变卖给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
三十六鸳鸯馆是西园的主体建筑,模仿汉代畜养珍禽的作法,欣赏荷花池上三十六只鸳鸯戏水,与对面山上浮翠阁一动一静上下互对。
王永宁的财富如同乘龙快婿的速度般累积,暴发户的习性彻底抹去当初文徵明力求疏朗的格局,开始扩建各式厅房极尽奢华之能事。
在清代,玻璃价值堪比黄金,一大片玻璃就可买下三间房,三十六鸳鸯馆的玻璃使用,在当时具新意且大胆。
西园位于拙政园的边陲,犹如金屋藏娇,走过环池的长廊来到塔影亭,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犹如宝塔一般。
若将西园比做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水源将尽处的塔影亭就是最后那一节音符。 不光有亭、还有影,就如曲终馀韵不绝让人回味。
迷失就是园林最大的特色,令你更容易沉浸于花草树木中,或许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若不是身在苏州如何写出《石头记(红楼梦)》让人梦迴。
拙政园的路九曲十三弯而且是一个循环的路径连接另一个循环的路径。所以当你转了两、三个弯之后便会很容易迷失,最严重是整个园林没有任何的中轴线,重点就是要你迷路。
据说曹雪芹的祖父在康熙年间买下拙政园后又废园,接着乾隆年间东、中、西被分别卖出正修葺成今日三园的格局。 其后流转至太平天国、李鸿章、最后到了贝聿铭祖父的手里,园林故事的曲折离奇也逐渐走向尾声。
花灯初上,探寻拙政园,漫步流水小桥上,微风拂面,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拙政园自得名至今,已经历500多年风雨,经历了40多位园主。
见证苏州大起大落、人生大喜大悲,在拙政园留下的故事鲜活在苏州的文化里......
苏州博物馆藏有《拙政园三十一景-文徵明》画作,如果有机会看到展出,不妨比对一下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