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制造飞机?袁世凯真实目的是……
民国初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美国为拉拢袁世凯,以攫取更多的利益,提出愿帮中国培训飞潜人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潜艇初露锋芒,国内一些受西方军事思想影响的人士,对飞机、潜艇在军事上的使用前途有所认识,也提出自制的建议。而袁世凯为威慑他系军阀,亦谋掌握新式武器,且知道海军有人才,便授意海军总长刘冠雄筹办。
团队有了,飞机厂为什么要选择马尾?
海军部曾派员到天津大沽口、上海高昌庙等地考察选择,最后经福州马尾船政局局长陈兆锵呈请,也看中了福州马尾“地段最宽,足敷展布,而厂所机器尤足”的优点,遂定在马尾办厂。
经当时北洋政府国务院通过,1918年2月正式在福州马尾船政局内创设了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由海军派往英、美留学回来的年轻航空工程人员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王孝丰等负责飞机设计制造。
当时旧中国工业落后,飞机制造又属新兴工业,能造出飞机吗?
巴玉藻他们雄心勃勃,凭借卓越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设厂不久即着手试制。他们认真吸收欧美各航空研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以此作为飞机各构件的设计依据,同时勇于技术革新。
制造飞机所需的钢、铝等金属材料及发动机,当时国内不生产,只得购于国外;而大量使用的木质材料(早期飞机主体大部分为木质,后才发展为金属制造),欧美各国多采用白银枞、胡桃木,如亦向国外采购,价昂且费时,巴玉藻等决定选用国产木材取代。
经深入调查国内木材品种,筛选质优者反复进行严格的物理试验,认定闽产杉木、白梨木、樟木和白麻栗木完全可以用于飞机制造。
除严格选用材料外,飞机制造者还严把试验关。如对翼体,采用了海外各厂当年通用的沙袋加载法。即以每个十磅重的沙袋多件分布翼上,以代表各部位在空中所受压力,作抗扭、抗弯试验,所施沙袋总重量,又数倍于飞机在空中所受压力,以确保飞行安全。
历经困难,终于造出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惊呆了外国小伙伴~
在简陋的条件下用独特的方式生产飞机,当时颇让国外同行惊诧。有个英国人到飞机棚参观后,很是怀疑:“这种飞机只能供人观赏,哪能飞上天空?”
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的制造者们不为所动,以顽强的毅力和严肃的科学态度,闯过一道道难关,经一年多时间殚思竭虑地努力制作,终于在1919年8月成功地造出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时距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首制原始动力飞机仅十余年。鉴于国产机的首制成功意义突出,时北洋政府总统曾发出嘉奖令加以表彰。
“甲型一号”为双桴双翼式水上飞机,即以双桴为支撑体由水面滑行继而升空的飞机。马力100匹,总重量1055公斤,最大时速120公里,配有双座双操纵系统,供飞行教练用。
飞机上天成功!继续研发制造更多各式飞机……
第一架飞机制成后,经过两次才试飞成功。此后,飞机工程处制造水平逐步提高,陆续造出教练机、海洋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各式飞机共15架,性能不亚于同时代欧美各国所出。1922年春,巴玉藻与王助又共同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座水上飞机浮站,解决了海军当局调用水上飞机驻泊的难题。
↑ 水上飞机从滑道下水
↑ 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试飞
↑ 马尾海军自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试飞并获成功
航空业人才培养
福州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创建后,不仅自行设计、选料、制造了中国首批达到国际水平的飞机,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航空工程师和第一代制造飞机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地处马江之畔的福建船政(即今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继孕育出近代中国海军后,又成为我国航空业的摇篮。
↑ 成立于1866年的海军学校全景
福州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在人类第一次驾机飞上蓝天不久,成功首制国产飞机的这一壮举,充分表明中国人也是世界航空业伟大的先驱者。
从100多年前工业落后的旧中国
到100多年后具有强大工业实力的新中国
从第一架水上飞机
到如今自主研发生产歼20系列型号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