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恶是什么意思(浅谈人性中的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6 08:37:35    

荀子讲:“人性本恶”,这里的“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凶恶的意思,而是泛指人心里面的所有不好的东西。《说文解字》中对“恶”的释义为:“恶,过也。从心,亚声。”过,即过错、过失,泛指所有的不好。只不过,“说文”里认为“恶”是形声字,其实我以为,恶的本质意义是人的心念问题,而之所以造字的把心念中的不好的定义为恶,那么,就再看看“亚”字的本义是什么?“亚”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亚,丑也。象人局背之形。贾侍中说:以为次弟也。”同时,“亚”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多表作位次。实际上,亚的本义就是表示次要的意思,所谓“不亚于什么”就是这个意思,再有就是项羽的义父范增,被项羽称作“亚父”,就证明了“亚”在古时候的本义就是次要,加上说文里还有“丑”的一层含义。这样看来,“恶”其实本不应该是形声字,而应该是会意字。其义就是附着在人心上的不好的、丑陋的、次要的东西就是“恶”。

了解了什么是“恶”本质意义,那么就来了解荀子讲的“人性本恶”的意思。

在儒家思想里,孟子最早提出了“性本善”一说,他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历来很多学者认为孟子的观点和荀子的观点是相对立的。

其实不然,首先,孟子的性善论是说人生本就具有善良的天性,即人天性具有恻隐之心、怜爱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而荀子所讲的性恶论是说人生天性本就具有贪欲之心,喜好声色之心,虚伪之心,甚至还有恃强之心,又如佛学中讲但凡俗人,多有“贪慎痴”,都是一个意思。

而无论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他俩都强调了人后天的教化对人性的改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如“三字经”里讲,“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就是说,人生下来的本性其实是相近的,只不过不同的教化,会让不同的人的秉性、脾性、品格相互之间渐行渐远。同时,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人的本性中原本善良的一面就会朝着不好的方面发展。荀子同样对人性中的恶指明了克服的方式,即通过“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所以孟子和荀子的看似不同的观点,其实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在看待人性,孟子是侧重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总结归纳了人的善的、好的一面其目的是要人们肯定和发扬光大自己与生俱来的好的品行。而荀子则是从人性的角度透析了人的不好的一面,其目的是要人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好的东西,通过后天的教化,不断修身养性除掉这些不好的东西。

两位中国文化先贤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告诫人们努力向善,只不过我以为荀子的思想更加深刻,更加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说孟子和荀子的是对立的论点,实际上是在非常片面、肤浅的认知古代先贤的思想,而不是深刻、辩证、全面的理解前辈们的思想精髓。

了解了人性中存在恶,即一些不好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应当清楚的知道: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自然而然的在心灵上存在这样那样的恶的东西,比如贪欲、虚伪、虚荣、羡慕、妒嫉、欺骗、懒惰、懦弱、凶恶、残暴、心胸狭隘、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好逸恶劳、固执偏激、等等等等。

附带说明一下:荀子讲的性本恶,和西方宗教里讲的“原罪”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而且,荀子的性恶论比西方文化的原罪论还早了至少几百年!

可见,以上列举的这些种种恶的东西,可能有很多人,甚至活了几十年也没有意识到人居然会有这么多恶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像虱子一样,寄生在人的心灵上,时不时就会蹦出来张牙舞爪、惹是生非、甚至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弥天大祸。

而这些恶,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哪怕某个人,在人们的眼里是个非常好的人,也不能说他的内心就没有这样那样的恶。这些恶,随着人的年龄生长、环境影响、受教育程度,自我领悟,自我修行,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恶,会被逐渐压制、克服,逐渐成为一个被人们赞扬的好人。顺便说一句,即便是被人赞颂的好人,也不是就彻底清除干净了所有的恶。而有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原本心中的某一点小恶,却可能不断放大,成为十恶不赦的人。

明白了作为人的内心存在这些恶,相信每个人都会认为这些恶是不好的,特别是在自我反省后,一个个默默的数一下,有哪些恶?可能自己都觉得恶心。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消除内心的这些恶?这些垃圾,臭虫一样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要消除这些恶,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漫长而艰苦的自我修养的工程,也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工程也好,过程也罢,在中华文化里,称之为自我修行。在西方文化里,称之为自我救赎。而且,每个人的阅历、学识、环境、心理、思维、性格不同,有些人可以努力完成这个工程,而有些人就难以做到了。

好在相信每一个人其实在内心深处,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被人肯定,被人表扬,被人赞美的人,没有哪一个人希望自己成为遗臭万年的人。只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存在的缺点,不知道自己内心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好的东西,甚至还以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

就比如那些喜欢装逼的人,自己是个官二代,或者富二代,或者本身就是某个九品芝麻官,以为就是成功人士了,好像就比任何人都强,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其实这就是压根不知道自己内心存在的虚荣、自以为是和心胸狭隘。结果,某一天因为自己的那些缺憾,害得自己一脚踢在了钢板上,这才后悔自己来到人世。

当然,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或多或少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也在努力的克服这些缺点,希望自己越来越好,越来越成为一个善良、真诚、心胸开阔,积极向上的人。只不过,当与孔子、王阳明、曾国藩这些圣人相比,自己都觉得望尘莫及。于是,也就得过且过,能克服的就克服,不能克服的也就由他去了,差不多就得了。这些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占比最多的人。

说到这里,问题还是回到如何消除心中的这些恶呢?这才是真正的说得起容易,做起难啊。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些恶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来到人世间,就或多或少的带着这些恶。那么,在以后的成长岁月里,实际上应该是一个不断消除这些恶的过程。但是,只有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才知道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净化心灵的过程,才能有意识的自我领悟、自我修养、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学习。如果不明白这点,也就谈不上如何净化心灵了,只能任由自己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即便为了过上好日子不断努力,那也只是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增加学识,提升社会地位而已,灵魂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净化,说到底还是在糊里糊涂的消耗生命的光阴,到老也没明白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说某些老年人,越老越糊涂,或者坏人变老了的原因所在。而这样的人,年轻时候,即便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某些改善,那也是一定程度的某些方面的改善,而且这些改善远远不够本应得到的改善,甚至只是短暂的改善。

其次,明白了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做好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努力和专注于做到“知行合一”。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让自己的言行,一定要按照自己知道的社会道德标准、纪律标准、行为准则、法律规则说话做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反这些规则规矩。简单的说就是:明明知道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这是做人的准则。一旦做了,那就是在做坏事。

当然,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这点的,确实是凤毛麟角,人类历史几千年,也才只有一个王阳明,曾国藩也才算是做了半个,至于孔老夫子,由于年代太久远,他老人家做到多少,已经难以考证,就暂且不说他了。

我们只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能因为难做,就不做。我们只有努力去做,一步步努力,说不定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圣人,这应该是每个人作为一个人的真正的理想!

再就是,如果对于前面所说的做起来实在太难,那么,退而求其次:

努力戒掉贪欲,克服私心,不羡慕,不嫉妒,树立良好的品行;努力提升自己对社会,对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格局;多一点善良,多一点真诚,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奉献精神,努力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一个品质优良的人,一个大好人。

这三点应该是不太难的。总之,人的一生,一定是一个努力提升自己,净化自己的过程,如果从宗教的角度看人生,那就是一个洗心革面,脱胎换骨,从混沌中来,走向光明,走向天国的过程,反之就是走向地狱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大家对警察、警车、公安局、派出所这些字眼都并不陌生,但若问到其中的具体细节、含义和区别,了解的人恐怕就寥寥无几。例如,公安局和派出所有什么不同之处?警车上为什么印有“警察”、“公安”等不同字样?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首先,关于公安局和派出所,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但实际上,这
    疏浚的读音 疏浚的读音:shūjùn。基本含义: 疏浚 拼音:shūjùn。基本解释: 1、用力冲刷淤塞物; 2、在航道上修建堤坝(闸);开挖港口的溢洪道和渠道;进行清淤工程,以消除障碍物及影响正常交通;修筑围堰拦蓄河水;清理湖泊与岛屿,改善生态环境。 清淤是城市管理中常见的任务之一,为了提高清淤效
    你健身吗?问:你知道健身必备三大补剂吗?答案:蛋白粉、肌酸、氮泵问:你知道什么是健身训练状态之王吗?答案:氮 泵如果你是健身新手,那你应该了解蛋白粉、增肌粉、肌酸这些常见的健身补剂;如果你是追求肌肉的张力,血管的泵感,赛车冲刺时爆发力的健身爱好者,那你一定对氮泵不陌生,毕竟,它被称作健身时的训练状态
    1. 九寨沟九寨沟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清透的水,林木丰富的色彩倒映在孔雀蓝翡翠绿的水里,交相辉映,仿佛仙境。九寨沟2.稻城亚丁雪山、湖泊,蓝天白云,空气清透,牛马在草地上悠闲吃草,无论是徒步还是在客栈里发呆,都是至高的享受。稻城亚丁3.婺源婺源是最美的村镇之一,很多人只知道春天婺源油菜花的惊艳,却错
    《龙须沟》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老舍的一部杰作,它以生动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方农村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创作背景要分析《龙须沟》的创作背景,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老舍个人的经历。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值中国的近现代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辛亥革命